9月19日,生命与健康高端论坛第122、123和124讲在花津校区清源楼A226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以“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为主题,特邀南京农业大学孔亮教授、李刚教授和尹志远副研究员作报告,副院长王鹏教授主持论坛,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与论坛。
孔亮以“脂质信号与作物抗晚疫病分子机制”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发现磷脂酸(PA)可作为植物免疫关键信号分子,作用于PTI下游,调控植物免疫响应。研究还涉及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物抗病性,探索天然药物筛选与分子对接等前沿方法,旨在整合PTI与ETI机制以增强作物对疫霉菌的抗性,并为绿色农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孔亮教授作报告
李刚以“小麦抗赤霉病的分子基础”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机制,包括抗起始侵染、抗病斑扩展和抗毒素(如呕吐毒素DON)积累三个方面。李刚团队克隆了关键抗病基因,并发现Fhb1蛋白通过核内相分离调控小麦的抗感表型;通过代谢组学发现病原毒素DON劫持NAD+依赖的代谢酶,导致细胞死亡;而宿主通过MIPS基因维持代谢稳态,并通过磷脂介导的液泡隔离机制解毒。这些研究为抗赤霉病小麦育种提供了新基因资源和编辑靶点,可显著降低病害与毒素污染。

李刚教授作报告
尹志远以“疫霉与植物的相互识别机制”为主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绿色防控策略:靶向病原菌膜受体激酶。尹志远介绍了疫霉菌通过膜受体感知宿主信号(如异黄酮),并启动趋化侵染过程,利用AI辅助设计筛选出可干扰受体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效破坏病原菌的宿主定位能力。这些研究为开发新型绿色农药提供了新思路和候选化合物。

尹志远副研究员作报告
报告过程中,与会师生与三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提出了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问题,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报告为广大师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