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罗辑老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禽血螯合活性肽研究成果

编辑:王晓丽

预审:王鹏

终审:王少仁

发布时间:2025-08-18

浏览次数:

无机铁盐、有机铁盐等铁补充剂因其一定的毒副作用,应用受到限制。而肽铁螯合物是一种可以显著提高铁的稳定性、吸收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新型补铁剂。禽血作为资源丰富的屠宰副产物,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禽血来源稳定且成本低,不需要从成本较高的主产物中提取,能够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在活性肽制备领域具备天然优势。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方法被应用于预测及设计各种活性肽,这大大减少传统实验操作带来的资源浪费,提高了研究效率。同时通过分子对接可以预测肽与金属离子的结合位点,为进一步的螯合机制研究提供支撑。

因此,本实验结合计算机模拟方法和传统的酶解方法,开展亚铁离子螯合活性肽的制备与筛选研究。首先利用虚拟酶解统计每种蛋白酶酶解3种家禽血红蛋白后所得的小肽数量以及理论水解度,综合分析选取最具有潜在亚铁离子螯合活性的家禽血红蛋白以及酶解效果较优的蛋白酶,进行实际酶解。对3种家禽血红蛋白肽进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分析,发现鸭血红蛋白肽更具有亚铁离子螯合潜力。将鸭血红蛋白肽进行分离,得到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最强的组分F-4,然后对F-4组分进行测序,对鉴定出来的肽段进行虚拟筛选,最终选出PWTQRF、YPWTQR、YPWTQRF、KTYFPHF、TYFPHFD、VYPWTQR具有潜在亚铁离子螯合活性的肽段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对接的结合自由能判断,YPWTQRF、KTYFPHF、TYFPHFD、VYPWTQR这4种肽能够与Fe2+稳定结合,其中TYFPHFD的亚铁离子鳌合能力最强。

相关研究发表在农业与食品化学领域一区Top期刊《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杨静副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罗辑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院硕士生郭涵昱为论文第一作者,安徽师范大学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01991)、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CX(23)3054)中国农业科技体系基金(cas -41)的支持

原文链接:doi: https://doi.org/10.1016/j.lwt.2025.118314

3DBC2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