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22年的学科平台建设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科学谋划、制度创新,坚持以学科方向凝练、平台能级提升、高水平成果培育、产学研合作为主线,奋力推动学校“两个振兴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1.全局谋划,力争学科发展再上台阶。围绕《安徽师范大学学科振兴行动计划》,对照国家“双一流”和省“高峰学科”建设标准,生物学学科不断开拓创新,改进体制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谋求跨越发展,培养一流学科人才,推动学科发展上水平、上台阶,高质量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经广泛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制定了《生物学学科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廓清了方略。同时,完成了2020-2025年生物学博士授权点合格评估首轮自我评估工作,撰写了《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

2.整合资源,打造多元科研平台。2022年,学院在科研平台建设工作中取得新突破。8月,学院申报的“安徽南陵稻渔科技小院”和“安徽南陵紫云英科技小院”获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联合批复建设;9月,学院牵头申报的“安徽省分子检测与诊断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现场考核,正式获批建设;10月,学院牵头申报的“繁昌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获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建设。11月,“分子酶学与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通过安徽省科技厅验收,获评良好;12月,学院完成“皖江流域现代生物农业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申报。

181E2

图一 平台立项获批文件

3.凝练方向,重组科研团队结构。学院根据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在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四个二级学科下设置7个科研团队,并为每个团队提供团队建设经费,同时制订《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与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发挥科研团队的引领作用,提升学院科研水平。

188E2

图二 科研团队建设与考核办法发文以及科研团队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4.加大投入,保障科研有效推进。学院共投入经费169.25万元,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33.8%,主要用于学科建设突出业绩奖励、支持科研团队建设、优质生源奖励、学术交流、研究资助等,激发了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2022年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数量明显增加,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项,与2021年申报数相比分别提高了37.5%;申报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2项,与2021年申报数相比分别提高了57.1%

5.多措并举,成果培育初见成效。2022年,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农业农村厅等各厅级项目14项,芜湖市科技计划及其他项目9项,共计37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获批总金额956万元;横向项目到账经费384.16万元,科研项目经费累计1340.16万元,创学院历史新高。共发表各类论文11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2篇,其中二区及以上论文45篇(第一单位40篇),一区TOP期刊论文10篇(第一单位8篇)。新申请专利22项,获得授权专利21项,成功转化专利7项,转化金额16.4万元。

6.搭台赋能,鼓励师生投身学术。持续打造学术品牌活动—青芒论坛,全年先后共邀请了41位校内外专家学者做客论坛。联合承办了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植物科学分论坛暨第八届长三角植物科学学术研讨会,吸引来自长三角地区50余家单位200余名植物科技工作者参与交流;组织邀请数统学院来院开展科研合作交流,探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

22D2F

图三 青芒论坛活动集锦

16635

图四 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植物科学分论坛暨第八届长三角植物科学学术研讨会上安徽省植物学会理事长邵剑文教授致辞(一),以及线下参会代表合影(二)

19318

图五 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植物科学分论坛暨第八届长三角植物科学学术研讨会上 

程伟教授作报告


二、对外交流和社会服务

1.遵守防疫规定,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受防疫的影响,学院老师力所能及的开展了一些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加行业学术交流。全年共计30余人次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IAWA)中国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2022木材解剖学国际青年论坛会议、2022第四届食品低温加工国际学术研讨会(LTFP2022)、2022年生物技术国际学术论坛、第十六届中国鸟类学大会等等,15人在会议上作了大会报告,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学院还组团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进行合作交流,积极拓展合作渠道。

14CBE

图六 2022第四届食品低温加工国际学术研讨会(LTFP2022)


2.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芜湖华仁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胤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芜湖森爱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联合建立“安徽省分子检测与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并以中心为平台,开展科技攻关,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分子检测和诊断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与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溜溜果园集团、同福集团、芜湖市江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繁昌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校、地、企”多层次的深度合作,促进高校创新资源与乡村振兴供需对接,打通科技与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推动和实现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与芜湖市南陵县政府联合申报“安徽南陵稻渔科技小院”和“安徽南陵紫云英科技小院”,将研究生培养同乡村人才振兴相结合,以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牵头组建“鸠江区汤沟镇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科技特派团”、“繁昌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复合型科技特派团”,并获芜湖市科技局批准立项,实现了从科技特派员的“单兵服务”升级为“团队服务”,对推动地区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更大的贡献。同时,围绕扬子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编目、生态评价、新药研发等,学院与地方政府或企业签订相关科研合作项目,到账金额达384.16万元。

3.加强科普教育,推进高端科普基地建设。学院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朱国萍院长被聘为首批“双百”助力“双减”科普专家,我院生物标本馆被列入首批“双百”助力“双减”科普教育基地。以“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为主题,开展“2022年安徽省科技活动周-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开放日”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吸引了近50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学院教师王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及其发展战略研讨高级研修班授课。黄松教授走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栏目,担任人文科普纪录片《寻找温泉蛇》(上下)专家。获批芜湖市科协科普资助项目2项,资助经费4.5万元。

27C0B

图七 朱国萍院长受邀参加芜湖市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活动暨第三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启动仪式


DFC6

图八 2022年安徽省科技活动周-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开放日


A1F9

图九 王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及其发展战略研讨高级研修班授课


图十 黄松教授走进CCTV《地理·中国》栏目讲述《寻找温泉蛇》

4.开拓服务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加大社会服务工作,承担国培计划项目2项,获得培训经费50余万元,已完成跟岗访学培训项目,共计5人次,立项国培高职食品类培训项目1项。安徽师范大学野生动植物种及其产品鉴定中心承接省内外物种鉴定工作,获鉴定经费近13.8万元。完成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国考的评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