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研究生教育持续推进,取得了长足进步和积极进展。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优化;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再创新高;研究生科研与竞赛屡获佳绩;素质拓展活动广泛开展。
优进高出,持续提高招生及培养质量。
2022年学院继续做好招生宣传,生源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较去年增长150%,报录比较去年增长127%。2022年共录取研究生198名,其中博士研究生7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6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名。严格学位论文送审和答辩,把好毕业关。2022年研究生毕业总人数为141人,全部达到学位申请条件,通过学位申请获得学位。其中博士研究生共9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2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69名。2022年共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7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其中1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位论文。
补优提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优化导师队伍,严格导师增补条件,保质又保量。2022年,3名老师增补为博士生导师、4名老师增补为学术型研究生导师、13名老师增补为专业型硕士导师,同时还推荐增补11名校外专业型硕士导师以加强对专业硕士的实践指导和培养。新任导师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外,学院也对新任导师进行培训,帮助新导师熟悉了解导师职责、要求,切实提高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学并举,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2022年,学院获批12项安徽省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其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类1项,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类6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果类2项,研究生能力提升类3项。同时,学院还获批2022年安徽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狠抓落实,持续推进研究生就业发展。
努力推进2022届研究生就业工作,通过汇总就业意向摸底信息表,每月制作就业台账并向相关导师及时汇报学生就业情况,每周更新就业信息,督促学生强化就业意识,树立就业信心,挖掘个人优势,力争早日就业。2022年上半年共有138名毕业研究生,截至6月30日,派遣就业率达70.29%,截至8月31日,初次就业率达94.92%,创学院历史新高。继续推进2023届研究生就业工作,已先后2次召开就业动员大会暨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并建立完整学生就业台账,实现点对点督促学生就业工作。
做细做实,全面落实奖助资助育人工作。
2022年,我院共有7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共计发放奖学金14万元;379人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共计发放奖学金209万元;18人获得2022级优秀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共计发放奖学金18.2万元;54人分获安科、雅酶、臻格奖学金,共计发放奖学金9万元。18人获评校级优秀研究生,14人获评优秀研究生干部,5人获评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1人获评“师大娇子”荣誉称号。2022年,我院共有388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共计发放助学金246.3万元;上半年共设立174个助研岗位、73个助教岗位、50个助管岗位,共计发放“三助”岗位津贴84.4万元,“三助”岗位覆盖率达80.93%; 下半年共设立205个助研岗位、80个助教岗位、66个助管岗位,共计发放“三助”岗位津贴99.8万元,“三助”岗位覆盖率达84.58%。
奋勇争先,积极动员参与科研与竞赛。
学院研究生在第十届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1项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获第八届安徽省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获芜湖市智汇中江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一名、获第五届“宣城高新杯”中国宣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学院坚持每年开展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3位教育硕士入围“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国赛并斩获二等奖和优秀教学设计奖,5项教学案例入选校第六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优秀教学案例库。
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各类素质拓展活动。
组织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团队1支;在安徽师范大学首届“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展示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在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青春作答,强国有我”网络短视频大赛中荣获校级三等奖;院研究生会在校级研究生“春日趣味运动会”中荣获三等奖;圆满完成高考阅卷任务。在这一年中,院研究生会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着“服务同学,求实创新”的精神,深入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先后组织开展电动车规范停放活动、“疫情下的科研生活”摄影作品大赛、研究生板书技能大赛、研究生夏季趣味运动会、2022届优秀毕业研究生就业分享会暨2023届研究生就业动员会、2022级研究生迎新、“青春向党·扬帆起航”新生才艺大赛、“3v3”篮球赛、“三字”书法艺术比赛、宿舍违规电器排查等工作,圆满完成2022届全体毕业生毕业礼物发放工作,顺利完成新一届研会招新工作,丰富了研究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获得了老师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