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生科院 徐雪)7月20日上午9时,生科院“矢志扬新风,携手递温情”团队再次引领春江社区的学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红色阅读”殿堂。团队承袭着长达十五载“360家教”活动的无私奉献精神,致力于通过传承红色精神与普及生物知识,为随迁子女点亮学业的灯塔。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星杨的独特之处源于何处吗?”志愿者杨士轩巧妙地开场,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面对红星杨的图片,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从未注意过杨树的树枝中央竟如此特别。”他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杨士轩。杨士轩并未急于揭晓答案,而是娓娓道来两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故事,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那么,同学们觉得哪个故事更接近红星杨的真实起源呢?”杨士轩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一个”、“第二个”……直到有同学大声反驳:“这两个故事都不对,这不科学!”杨士轩微笑着对这位敢于质疑的同学表示赞赏。

他接着引用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工程师叶建飞的专业解释:“杨树,作为杨柳科杨属植物的统称,其树干结构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部。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五角星形状的髓心,这是所有杨树共同拥有的特征。”但他话锋一转,谈及了之前的两则故事,旨在引导同学们理解历史与科学的交融。

“白杨树,这棵坚韧不拔的树木,它矗立在大地之上,无论是马路旁还是校园里,都有它的身影。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当你们看到白杨树时,会想到什么呢?你们是否在这棵树上看到了某些人的影子?”杨士轩深情地问道。随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白杨树比作那些默默奉献、坚定平凡、努力向上的普通人。他带领同学们共同朗读《白杨礼赞》,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白杨树如何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以及拥有白杨树精神的人们如何紧握接力棒,顽强拼搏。

最后,杨士轩提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以此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杨士轩鼓励同学们前往社区图书馆,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同学们在书海中遨游,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