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们刚刚走出大学校园,没有经过社会磨练。在走进就业市场,参与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在就业的方向和职业的选择上,由于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再加上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容易再求职过程中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缺乏自信、患得患失等。而在这样一个竞争激励的时代,要想获得就业的成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你只会看到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所以说,大学生要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排除干扰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求职心理误区并加以克服。 

一、择业的心理误区 

(一)过渡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一种体验为紧张、担忧、烦乱和恐慌的不良情绪状态。适当的焦虑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的压力,从而增强了积极向上,主动参与竞争的动力。然而过犹不及,过度的焦虑反而会较低人的正常水平,严重的焦虑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身心疾病。这些焦虑来自方方面面。 

    其一,因专业不好而焦虑。由于社会变化很快,一些高校来不及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使冷门专业的毕业求业无门。冷门与长线专业的毕业生的择业焦虑集中表现在专业上,这些毕业生与其它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其二,因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而焦虑。在毕业分配过程中还存在着的一些不良风气,诸如请客、送礼、“关系网”等。也让毕业生们深感焦虑不安。有的同学苦于自己无关系,无门路,担心好单位被别人挤掉。

    其三,因自身素质原因而焦虑。一些毕业生到毕业时,认识到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反省一下自己,成绩平平,也没有什么特长,懊悔自己没有借大学几年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担心自己不能竞争到好的工作,甚至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 

    其四,因不了解怎样择业而焦虑。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择业已由统包统分逐步过渡到自主择业,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不了解择业过程中的政策、纪律、要求、方法、技巧等,产生了焦虑感,导致在择业过程中有的盲目等待,一无所获,有的“天女散花”,到处碰壁,他们因无法落实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焦虑不安。 

    其五,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焦虑。如,定向生、委培生不愿回原单位就业,不知怎么办;个人的发展去向与家庭关系的处理,谈恋爱的双方能否分到一起;考研与择业的权衡与选择;女大学生是否顺利被用人单位选中等等。 

    毕业在即,大多数大学生易产生焦虑心理,他们担心自己能否找到工作,能否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特别是那些成绩不好的,能力一般的大学生则更为焦虑。这样就会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当这些大学生再遭受一系列的挫折以后或者当毕业临近而他们的工作依然毫无着落之后,就会表现得非常焦虑,表现为焦躁不安,不能控制自己,这样得心态会使他们心烦急躁,不能再用人单位表现一个真正得,自信得自我,从而离成功越来越远。所以说大学生们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断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鼓足勇气,充满信心地面对下一个机会。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今天地失败也许就是明天的成功。

由于择业过程中毕业生存在着种种焦虑,他们的行为、举动和心态都受到很大影响,往往在思想情绪与行动上表现为寝食不安,无心学习,消极低沉,盲目冲动等,从而造成了学校教室空空荡荡,而各类人才市场人满为患;好单位来人,“一窝风而上”;差单位来人,则无人问津的现象。所有这些,既不利于毕业生的正确择业也不利于他们完成大学学业。 

(二)盲目冲动心理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性,心境受到多重择业因素的困扰,面对现实处境,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的品质,心情急噪,盲目攀比,牢骚满腹。进行求职时,一味强调自我意愿,不善控制自己的情绪,陷于这种心理误区的大学生,应学会冷静、理智地处事,平时加强自制力的培养和锻炼,只有学会冷静地作出择业的决策,才会切合实际,促成择业的成功。 

(三)自卑畏怯的心理 

    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的走了过来,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然而面对着激励的就业市场竞争,却觉得一无是处;有的同学也是踌躇满志,非常自信,但是一旦受到挫折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实力,不相信自己,自惭形愧。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这在性格内向的大学生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这种自卑的心理使得他们缺乏了竞争的勇气,没有了自信心,进入就业市场内就害怕,即使参加了招聘,仍然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因此,大学生必须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即使是失败了一次甚至是多次,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你依然是你,不能说用人单位不用你,你就比别人差,成功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放下你的心理包袱,丢下你的自卑心理,成功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四)急功近利的心理 

    有一部分同学在选择就业时过分看重了物质条件,一心想去大城市,大公司,大企业,去沿海发达城市,到经济特区,到挣钱多,效益好的单位,甚至为了这些条件放弃了本专业。其实从长远的看来,这种选择并不一定是明智的,反而有可能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前景。 

    阿磊和阿杰就读于xx大学信息工程系,毕业后两人结伴到两家公司应聘,第一家是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与他们所学的专业对口,联系密切,经过,面试后答应应聘两人,月薪是每月1300元,加上奖金,福利,转正后基本上可以达到1800元,第二家是贸易公司,经过面试后也表示愿意聘用他们,但是由于专业不对口,要从底层做起,其月薪是1600元加上提成,转正后可以达到2600元。两人各自进行了对比权衡,阿杰选择了那家贸易公司,而阿磊选择了那家电子公司。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选择,阿磊说:“求职既要看眼前的薪金,也要看将来的事业发展的空间,将来比眼前更为重要,电子上市公司虽然开出的薪金要低一点,但我能发挥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干起来驾轻就熟,更利于今后的发展。” 

    阿杰的回答则十分的简单:“我才不考虑那么多了。我现在是现实主义者,哪里钱多我就去哪里。”

    三年之后,阿磊凭着自己的工作业绩和勤奋敬业的精神被升为市场部经理,年薪10万元,而阿杰由于一切要从头做起,大学所学的东西一点都没有用,至今还是个小职员。 

(五)患得患失心理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进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单位愿意接受后,他却犹豫了,心里想也许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便放弃了这个机会,然而当他发现其他的单位还不如原先那家时,回过头想在去签约,机会已经不属于他了,所以说,选择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对机遇的把握,错过了机会,你也许会与成功失之交臂。曾看过一则寓言:一头驴子饿了,想要找草吃,在它的两侧,放着两捆青草。这两捆青草一样大小,一样鲜嫩。驴子想:吃右边的吧,可是失去左边的该怎么办阿,可是如果吃左边的,没准右边的又会被人拿走。就这样,驴子两边的草都舍不得,只好站在两捆草的中间犹豫不决,直到眼睁睁的饿死在两捆草的中央。因此,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六)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见解,从来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针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去选择,而是人云亦云,如见别人都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挤,他也跟着选择什么,如见到别人找到了工作,也可能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因为你的选择时盲目的,不是针对自己的。 

(七)不做鸡头,甘做凤尾的心理 

    有的大学毕业生会有不做鸡头,甘做凤尾的心理,在鸡头和凤尾之间如何作出明智的选择是许多大学生的苦恼,鸡头有鸡头的好处,凤尾有凤尾的优点,是进大机关,大单位还是到基层或是企业呢?其实,不作鸡头,甘做凤尾的心理在大学生中并不新鲜,很多毕业生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进大企业大公司很难,进了后会面对很大的工作压力。但是仍然拒绝到基层去,即使在大企业做个小职员也愿意。两种选择都有其利弊。总之,选择什么要经过深思熟虑,而不能凭一时的冲动。

二、面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面试中,没有人会表现的完美无缺,没有人能保证不犯错误。许多求职者都是在众多面试中不断地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从而走向成熟。不少同学就是因为不注意面试中的细节而浪费了许多机会,眼睁睁看着别人进了那些非常好的单位。因此在这里我们列举一些面试中最常见的误区,以使广大毕业生避免再走弯路。 

(一)不善于打破沉默 

    面试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在许多面试中,考官会设置一些问题或情境,来考察求职者的临场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经常在面试开始或中间的时候,考官突然沉默,看应聘人员怎样反应,许多求职者在面试中,不愿主动说话,别人问一句就答一句,结果当面试出现冷场便惊慌失措,方寸打乱,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亦极其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或面试中,求职者主动问候与交谈,会留给面试考官留下热情开朗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 

(二)与面试考官当面拉关系 

    在面试中是忌讳与考官套近乎拉关系的,当面说这些话只会令考官反感,觉得你很“滑头”没有实干精神;过分“套近乎”亦会在客观上妨碍求职者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作好专业经验与技能的陈述。再说了,如果考官与那个提到的人关系不好怎么办,甚至有矛盾,结果就更糟,也许本来可以成功应聘的你因一句“关系话”而失去机会。 

    接到XXX公司的面试通知后,针对该公司的要求,特点,我认认真真准备了一番,自信自己会成功。

    面试进行了30分钟,自我感觉良好,各方面我都表现的非常出色,从主考官满意的微笑里我意识到,他们对我是非常满意的。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趁热打铁,上上保险呢,于是我说,“你们单位的张维是我的叔叔,你们和他都认识吧?”在我看来,这是我的“保障”,提提熟人录用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然而,两天以后,我却收到了一封不予录用的礼貌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最优秀的,可你并不是最自信的。 

(三)语言空洞,没有实例

    许多求职者在面试时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可当面试考官问:“能举一两个例子吗”或“能现场表演一下吗”,求职者便无言应对。而面试考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语言空洞没有实例是不能让人相信的。在面试中,求职者要想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只有举出实例或当场表演一下,才能让人信服,不怀疑你是在夸夸其谈。 

(四)不善于提问  

    有些求职者在不该提问时提问,或者提一些不该当时问的问题,如面试中打断面试考官谈话而提问、在不恰当的时候问有关薪水待遇的问题等;也有些人在面试前对提问没有足够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事实上,一个好的提问,胜过简历中的无数笔墨,会让面试考官刮目相看。  

(五)假扮完美 

    在面试中,面试考官常常会问一些类似这样的问题:您有什么弱点或缺点?您在学习的路上有过失败吗?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其实这种回答常常是不明智的。因为没有人是完人,大家都有弱点,都有缺点,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没有经过大的失败,也会有过小的挫折。假扮完美只能让人觉得你很虚伪。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也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所受的挫折和失败,并用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反而会让考官觉得你很诚实,而非常欣赏你。 

(六)被引入误区 

    用人单位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仅是个人才,更是一个一个高素质有修养的人才。因而在面试中,面试考官有时会故意设一些陷阱、误区,来考核求职者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所以说,面试时不要见风使舵,玩“小聪明”,这样反而会使你失去机会。我自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2004年三月份,我接到一所著名的省示范高中的面试通知。这所学校可能是全省最好的学校之一了,每年的升学率都名列前茅,在省内有着极好的声誉。许多毕业生蜂拥而至,每个人都感到压力巨大。面试那天,主考官将50多名毕业生编好号码,按顺序逐个面试。在休息室里,首先让自己感到压力的是大家的穿着:50多人中只有自己是牛仔裤休闲装,满脚都是泥巴。其他人大都是西装革履皮鞋擦的可以当镜子照。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轮到我面试了,一名老师带我从休息室走向面试房间。在途中,她突然间回过头来问我:“同学,你擅长舞蹈吗?”当时我还很奇怪,这跟工作有什么联系呢?还没等我的思绪转过来,她又自言自语道:“舞蹈大赛即将举行,很希望你们求职者当中有人这方面有些特长,能在编舞排练上指导学生,领导一定会喜欢的。”这时我才明白了,原来学校急需舞蹈特长生。当时我心里盘算:自己还真没干过这行,对舞蹈也是一窍不通,不过没关系,现在是“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的时代,先吹嘘一下再说,工作重要,这可是面试的一个契机。 

    今天回想起来,当初自己暗暗窃喜之时,已向面试陷阱步步逼近了。 

    面试整个过程还算顺利,一切都在自己的准备之中,自我感觉所以表现的非常好,只是当主考官问我有什么特长时,我马上打乱原计划,改称自己有在学校舞蹈队跳舞的经验,擅长编舞,跳舞。但此话一出,我期待的主考官脸上的笑容并未出现,恰恰相反是一脸的严肃与沉重,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一出悲剧在上演。果然,考官接着问我:“可以现场跳一个舞吗?”我顿时呆若木鸡,但又不能改口,后悔已经完了。我只好摆了几个我自己也不懂的姿势。 

    两个星期以后,正如我预料的那样,我未被录取,在我的追问下一个老师告诉我:缺乏诚信理念,不适合做老师。舞蹈队问题就是测试求职者是否诚实,这恰恰是做老师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为人师表。 

(七)急于提出薪酬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