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陈林博士在农林科学一区top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上发表了题为“Unraveling the floral aroma of lotus (Nelumbo nucifera): insights from volatile metabolomics and transcriptomics”的研究论文,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陈林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孙恒副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

荷花被誉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花朵不仅形态优雅、色彩丰富,更以清新馥郁的香气闻名。然而,荷花香气的具体成分及其形成机制长期未被阐明。研究人员通过整合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对花瓣、雄蕊和心皮等花器官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了荷花不同组织、不同开花时间的香气图谱,从花香成分、感官和基因表达等多方面对荷花花香的关键组分及合成基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者发现雄蕊为荷花中香气释放的核心部位,其次为花瓣和心皮,其中萜类、脂类和酮类挥发物为雄蕊中关键香气成分,且开花当天(S2)和次日(S3)为香气释放的高峰、表现为浓郁的甜香、果香与木香等香气特征。此外,萜烯合酶(TPS)基因 Chr07.g24242 和 Chr07.g24714在花器官雄蕊和花瓣中显著特异性表达,被认为是参与荷花萜类香气物质形成的重要候选基因。该研究为解析荷花独特花香的形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荷花香气改良及商业化应用(如通过提取荷花中独特的高活性香气成分用于高端香水和化妆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18BE1

荷花花期香气释放模式图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C20230025)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4M750021)的资助。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杨美研究员和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伟教授对本工作做了重要指导。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ndcrop.2025.12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