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生科院 齐博涵)生命科学学院“携手共进”防汛调研团队于81日开始围绕“安徽省防汛工作”组织开展系列云端实践活动。

“我宣布,生命科学学院‘携手共进’防汛调研实践活动正式开始!”,队长齐博涵通过网络会议号召队员以“第一视角”记录安徽省防汛工作;站在“生命科学的维度”认识安徽省的科学防汛工作;充分弘扬以“王家坝精神”为代表的新时代安徽精神。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安徽省汛情尤为严重。截止本稿发布,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公布数据显示,长江干流大通站水位15.46米,超警戒水位1.06米;马鞍山站水位10.95米,超警戒水位0.95米。巢湖忠庙站水位13.0米,超保证水位0.5米。淮河干流淮南站水位23.17米,超警戒水位0.87米;吴家渡站水位20.78米,超警戒水位0.48米。全省多地受此汛情影响,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受灾人口399.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6.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80.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2.7亿元。安徽抗洪一线出动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共计约3.3万余名。



在实践启动仪式上,安全员沈昕宣读了《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安全须知》。沈昕指出,开展实践活动一定要遵守学校规定,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开展线下活动;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反弹情况,户外活动应当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安全意识要常在,每日应及时报备健康状况等。

启动仪式结束后,全体队员集中收看了《<面对面>——第十六次开闸》。在央视记者对阜南县郜台乡党委副书记刘晓妮的采访中,他们了解到今年安徽省阜南县的受灾情况、深刻感受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就是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的“王家坝精神”。

王家坝镇地处素有“收了淮河湾、富了半边天”之说的淮河地区。1953年建起了淮河上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历经五十年风雨的旧闸因闸体老化已于200311月被拆除,新扩建的王家坝闸于200412月竣工,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据悉,王家坝闸自建设至今已开闸16次,蒙洼蓄洪区今年累计分洪总量约3.75亿立方米,相当于杭州西湖蓄水量26.5倍之多,王家坝之重要性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035月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历任安徽省政府领导多次亲临视察。



队长齐博涵知晓皖北、苏北常年地区干旱地区今年也受汛情影响,多亩田地绝收的情况表示,“天灾受苦最多的是广大的基层农民、工人。” 副队长梁梦晓表示,“王家坝开闸泄洪是阜南人民舍己为人精神的伟大写照,发挥着‘上保河南,下保江苏’的经济重任,我是河南人,我在心中深深地感激安徽人民;安徽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后我也将以实际行动回报安徽人民。”广西壮族同胞、队员文点点结合自身幼年洪灾经历表示,“在经历多次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家乡仍蓬勃发展,她相信伟大的祖国有能力做好安徽的灾后重建工作,阜南人民一定能在再次挺直腰杆、建设美好家园。”

本次实践活动,预计历时15天,结合各队员生活实际,分别在合肥市巢湖市、宣城市宣州区、铜陵市铜官区等省内九地进行。团队采取微信公众号、B站、QQ空间等网络平台以多种媒体手段实时更新团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