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照亮生命至暗时刻
2023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房里,袁强完成了肾移植配型检查,开启等待合适肾源的漫长过程。这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年轻人,是安徽师范大学202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三年前,他带着慢性肾炎的诊断书踏入大学校园;三年后,尿毒症的噩耗几乎压垮了他的家庭。然而,命运的重击下,袁强并非孤身一人——全校师生用爱与行动为他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
一场护航,凝聚全员之力
2020年,袁强入学时便被“重点关注”。学院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辅导员协助办理校外租房,方便家人陪读照顾;专业教师为他定制直播网课、开展课后辅导,学生骨干主动分享笔记,助其学业稳步提升。即便在病床上,袁强也从未落下课程,最终以优异成绩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并顺利完成学业。
经济压力是横亘在袁强康复路上最大的障碍。父亲月收入微薄,长期透析与肾移植手术的巨额费用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辅导员王志多方奔走,协助申请贫困生资助、医保报销,并发动师生捐款。学院启动“暖冬”帮扶机制,联合水滴筹平台累计筹款10余万元;校学生工作委员会紧急拨付护航基金5万元。经济支持、爱心汇聚,为移植手术提供坚实后盾。“没有学校的帮助,我们可能撑不到今天。”袁强的家人含泪说道。

一份感恩,书写生命奇迹
2024年6月,袁强顺利获得学士学位。他的透析治疗仍在继续,但眼神中已充满坚定。学院领导班子多次慰问,辅导员为他推荐就业岗位、修改简历。最终,他成功签约企业,开启了人生新篇章。“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爱,让我相信绝处也能逢生。”
2025年3月,为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袁强委托表弟将一面写着“一盏明灯照前程,扶危济困显大爱”的锦旗送到学院。表弟介绍:“表哥定期治疗病情稳定,工作顺利,家人照顾他的衣食起居情况良好。自己的高考志愿也是表哥帮忙填写的。他是我们那一片唯一的大学生,他说安徽师范大学好,大学生护航行动给了他希望,所以我也坚定的来到这里求学。”

一种启示,诠释育人初心
袁强的故事是生命科学学院践行“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的生动缩影。从精准摸排困难学生,到全员联动帮扶;从心理关怀到经济支持,学院用行动诠释“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每一个学生都不该被放弃。”辅导员王志感慨道。如今,袁强虽在等待肾源,但他说:“我会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努力,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疾病无情,校园有爱。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袁强的前程,更点亮了师大人守望相助的精神火炬。这份爱与坚守,将继续为更多学子护航,书写逆境中的生命华章。(文中学生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