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青春三下乡】探沙墩农情,赋能新农建——生科院赴陶辛团队深入沙墩村调研赋能农业发展

编辑:刘梦婷

预审:汪倩倩

终审:王少仁

发布时间:2025-07-09

浏览次数:

为扎实推进智慧农业项目开发,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7月3日,生科院赴芜湖陶辛镇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0人走进陶辛镇沙墩村,开展基层农业现状与需求调研。

调研初期,团队遭遇老年村民对信息采集的谨慎态度,部分问卷工作受阻。成员们通过主动亮明身份、耐心说明来意、细致解答疑问,逐步化解村民顾虑,调研工作顺利完成。

在基层走访调研中,“1+N”模式下(村庄发展综合问卷+居民采访)的民生样本格外醒目。沙墩村两家典型农户的不同境况引发了调研团队的特别关注。胡大娘这位空巢老人因文化程度较低,导致她对宅基地使用权政策缺乏了解,家中两人因政策原因未能获得土地分配,且原有的5亩耕地因机场建设被征用,每亩仅获有限的补偿。问及未来打算时,胡大娘表示自己的子女都在城镇居住,若要搬去城里,闲置土地考虑出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小学担任保安的奚大爷,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家中6亩土地已全部流转承包,且每个家庭成员均有土地分配。不过,由于较少参与村级事务,他对相关政策了解同样有限,且表示不支持自费或投工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在全家进城后,也同样选择出租土地。

调研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尽管这两个家庭在土地处置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都表现出三个共同特征:政策认知度偏低、对村级事务参与意愿不高、对城镇化后的土地流转呈开放态度。这种“认知-行为”的趋同现象,为完善农村政策宣传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多维度的实践参考。

经半日走访,各小组平均完成3-4份有效问卷。随后,队长余斐邀请沙墩村书记填写调研活动中“1”的部分,即村庄发展综合问卷。村书记从宏观层面补充村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关键信息。

生科院赴芜湖陶辛智慧助农团队走进田间地头,既掌握了村民生产生活与政策认知现状,也为智慧农业项目开发积累了详实的一手资料,为后续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深化校地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