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杰,男,中共党员,2021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曾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一等奖,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三等奖。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他以探索为尺,丈量未知的边界;以坚持为舵,校准青春的方向;以创新为刃,斩获成长的荣光。实验室的试管是他的变量,跑道的里程是他的系数,三年迭代:从RNA提取到中长跑PB,从省赛突围到国赛登顶。他用Infusion和Gateway技术克隆抗病基因,用配速表校准青春的阈值,解一道“专业+奔跑+竞赛”的三重积分,输出当代青年的最优解。他以多维的成长,向时代递交一份硬核答卷。
矢志求索,以分子探径农业强国梦
在学习上,他刻骨钻研,前三年智育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其中高等数学I 满分,基因工程与高级生物技术、高等数学II、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python)等课程均在95以上。他连续四年保持综合测评专业第一,多次获评“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同时,他深知过硬的实验技术是一名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早在大一他就加入到植物抗病分子机制与生物育种实验室学习,致力于转录因子表达特征与抗病功能的研究,如今已掌握Infusion、Gateway、RT-qPCR等多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并成功申报校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培育计划项目——辣椒ERF转录因子的表达特征与抗疫病功能分析。在未来,他希望能够继续在植物病理学和生物育种方向深耕,挖掘辣椒中高效且具有广谱抗性的基因并尝试解析其分子机制。

跑道砺心,以坚持丈量青春蜕变
他作为一名非体育专业类的学生,用脚步丈量了青春的坚韧与蜕变。大一入学时,1公里体测的成绩被定格在4分10秒。那时身为“跑步小白”的他,连阳光体育的3公里跑都显得十分吃力。然而,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毅力和坚持为笔,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奔跑故事。他在傍晚的操场上抽空训练,不断突破自我,从3公里到5公里,再到10公里,每一次的进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决心。渐渐地,10公里跑后的他不再气喘吁吁,而是与跑友有说有笑,畅谈未来。最终,他在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体测中,将1公里的成绩提升到了3分钟整,完成了从“跑步小白”到“跑者”的转变。不仅如此,他还挑战了人生的第一场全程马拉松,用42.195公里的距离证明了自己的毅力与勇气。在校园百公里接力赛中,他与队友并肩作战,用“接力棒”传递着信念与力量。如今的他,已成长为一名内心强大、阳光自信的青年。

从幼苗到硕果,以生命科学践行报国心
大一的他,从进入实验室学习的那一刻,就将目标瞄向了这场生命科学领域的盛会——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然而,追梦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实验材料的反复失败、数据的波动不定,曾让他一度陷入迷茫;省赛突围时,团队排名靠后,更让他倍感压力。但他从未放弃,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一步步向梦想靠近。在实验室里,他熬过通宵,只为精心呵护辣椒幼苗;在队友面前,他故作镇定,用冷静的态度安抚大家的焦虑;在电脑前,他抓耳挠腮,一遍遍修改论文和答辩PPT,力求完美。每一次的挫折,都成为他成长的养分;每一次的坚持,都让他离梦想更近一步。最终,在全国决赛的舞台上,他以扎实的实验数据、清晰的逻辑表达和自信的答辩表现,一锤定音,摘下了这枚“梦中的奖牌”。如今,他正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致力于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培育抗病、高产的辣椒新品种。他期待着有一天,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走出实验室,在广袤的田野上生根发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汪杰致学弟学妹的成长寄语:“科研之旅不会一帆风顺,实验的常态也总是不出结果,但答案总藏在过程里,需要我们一次次的优化。所以,不管手里的咖啡杯有多烂,能装咖啡就是好样的。希望大家活的粗糙一点,结实一点,悦纳自己,放空自己,即使碌碌无为,也要有滋有味!”